在昨晚的督导小组中,咨询师提供了一个呈现轻度躁狂症状偏抑郁方向的案例。从咨询师提供的资料判断:由于社会支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遇到阻断和破坏,导致当事人学业和生活压力释放受阻;极有可能是导致其症状的直接因素,深层原因则极有可能是人格中“别无选择则的被迫坚强”所致。
(类似案例存在相当普遍性,当事人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的情绪失控和不自主的行为失当。最重要的是,在症状之外,当事人完全可以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和日常生活。症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非专业人员很难对此作出准确判定,当事人及亲朋也极少引起重视。)
该案例为咨询师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操作性案例。碍于理论验证阶段,从业经验和自身情结的局限,咨询师明显受到咨客症状呈现的干扰,在工作过程中走入了初学者常见的操作误区。以下是老银个人对咨询师作出的督导意见:
1、对症状增强全局观,把咨客呈现的所有症状进行整合梳理。
咨客作为第一当事人,受自身情结制约,在应急事件作用下,往往会作出条件反射性的本能应对。这种条件反射,在非专业人士看来往往就是“有病”。
更加要命的是,这种“有病”还往往不是单一表现。甚至,当事人很多行为都在下意识地证明——老子就是有病!爱咋地咋滴!
当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往往会被症状所迷惑。表现出打地鼠似的焦虑。伴随从业经验的增加和抗焦虑能力的增强,咨询师往往可以在多头并起的症状中冷静下来;找到电源开关,轻轻地一按;搞定!
这就是症状全局观,咨询师需要心平气和地把所有的症状尽可能的收集起来,尝试着找到症状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着去理解症状的形成根源。然后,从根源入手,达到手到病除的功效。
2、对“病因”强化形成观,用专业的视角探索应急事件背后的秘密。
咨客最大的痛苦,往往并不是应急事件本身;而是应急事件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无法得到周围人群的理解和分担。这往往是咨客来到咨询室的最直接原因,甚至也是咨询师“话聊”出现神迹的真正的原因。
很多局外人不理解:为什么亲朋说了一大堆,当事人就是听不进去;一到咨询室,咨询师几句话就让咨客瞬间释然;甚至是心悦诚服。
这并不是咨询师会说,最重要的是咨询师要会听。
伴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咨询师会逐渐进入到一种职业的波澜不惊(这往往是咨询师与非专业人士最大的区别)。在从业经验的作用下,咨询师在分析诊断方面的理论积淀被逐渐的唤醒。
这个时候,咨询师便不再是一个单纯听故事的人,而蜕变成为一个编辑,甚至是文学鉴赏家。他需要把握的是故事的结构与脉络,他需要发现的是故事演绎的某种必然与变数。
这个必然,便是咨询师理解咨客的基础,这个变数便是咨询师后期工作的根基。有了咨询师对咨客的理解,咨询师便瞬间成为咨客当下唯一的“朋友”。这便为建立咨患同盟奠定了基础。在后续的工作中,咨询师便不再是独自作业,咨客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等待问题解决的观望者和测试者。这个时候,咨询进入到蜜月期,咨患双方在轻松的交谈中,即可达成深入骨髓的影响和扰动。咨询的效果,也就产生了。
3、操作上,缺乏稳定的治疗观。
治疗观是咨询师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工作理念。比如,精神分析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by/6566.html
当深秋过去,初冬来临之际,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落和没精打采。心境[详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但抑郁症并不可怕,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能自己走出来。他们[详细]
当深秋过去,初冬来临之际,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落和没精打采。心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