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3月18日走饭留下微博自杀,我开始站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这5年多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最让人心疼的就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本该是最美的青春年华,他们却承受着地狱般的痛苦。每一个青少年患者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病在孩身,疼在娘心。最令父母难受的是,很多时候她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爱的孩子受折磨,自己却无能为力。
我把5年多遇到的青少年患者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类型:个性优秀型
他们往往来自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他们勤奋虚心,迫切地想回归学校,只要能好起来再苦再累也不怕。这种孩子即使症状非常严重,接受元认知心理干预,解决学习障碍,人际敏感,学校恐惧后,能很快重返学校,成绩会比原来还要好。
小C姑娘是我去年在微博认识的一个大四女孩,她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是一个长相甜美,多才多艺的美女学霸。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一直深受抑郁症的困扰,从高中开始她的焦虑就很高,但是她一直带着症状努力学习,即使她足够优秀,但受焦虑影响,她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别人只看到她的阳光和优秀,没人能理解她的痛苦,即使她对身边的人倾诉,别人会觉得她是矫情,无病呻吟。
她在大连只干预了7天,回来之后一直坚持学习技术原理,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和进步,坚持运动。刚从大连回来的两个月,偶尔还会有情绪波动,有时还会向我求助,我只是简单地和她聊几句,很快她就可以自己调整过来。现在她已经不要向我和她的咨询师求助了,她完全有能力调控自己的情绪,可以看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
从大连干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康复,回到原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还有一段康复期,完全恢复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能独立用学到的技术处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所学的技术能经受实践的检验,不再担心复发,拥有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康复。
康复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我是两个月,在我成功做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后,我兴奋地向我的“我现在可以很肯定地说,我彻底康复了!”小C姑娘的康复期也是两个多月,也有的人康复期是半年,还有一年两年的。
康复期的长短和患者的个性、病程、支持系统等都有关系,但是大体上,患者技术信念越坚定,能够坚持运动,坚持学习技术,和自己的咨询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好,离真正的康复就越来越近。
图片为小C姑娘从大连寄给我的明信片
以下内容摘自小C姑娘的微博:
大连,我只干预了七天,就完全痊愈,看似奇迹,只有我自己知道也有必然性。
每一堂课,我认认真真做好笔记,乖乖按照魏老师的思路去干预,上午下午各一次,回到宾馆就开始钻研绿皮书,一句一句啃,一遍一遍理解。每堂课结束我还会专门写几千字的总结,回顾课堂内容,记下干预流程,写下领悟和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模仿魏老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去运用。我记得学习原理的第一天,我回宾馆就自己照着白天的训练方法设计了一个解决洗澡时胡思乱想的程序,没想到效果显著,那次尝试被魏老师表扬学习能力超强,也更加增加了我的信心,提高了积极性。
在黑暗里挣扎那么久,在那一天我就知道,我有救了。
那时,我不敢放弃一分钟,因为我知道我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泥潭,重获光明。医院每次都是碰壁而归,让我对医生,别人的信任度几乎降至为零,我知道要靠自己,我必须靠自己,我只能靠自己。而那时的我还在抑郁状态,集中注意力并不容易,自制力也很受影响,但是意志力告诉我,你必须努力。
就这样,真的就太明显的感觉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开心,一天比一天精神,我觉得世界慢慢明亮起来,久违的清新!
第二种类型:父母给力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第一种类型的那么配合,好起来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即使想好,也不愿意付出辛苦。但是他们幸运的是有一个好家长,家长为了孩子努力学习技术,有耐心有毅力,永不轻言放弃。
年,在微博上一位妈妈联系到我,女儿6岁时全家移民新西兰,孩子上大学时得了抑郁症。妈妈知道元认知干预技术之后欣喜若狂,拉着女儿回国去大连干预。不幸地是,女儿根本不相信,也坚决不配合,去大连也只是给妈妈一个面子而已。妈妈满怀希望地回国,又沮丧地带着女儿回到新西兰。对于这次失败的干预,作为推荐人,我心里也很难过,总觉得对不起这位母亲。
然而,令我意外地是,孩子妈妈丝毫没有怪我,并且坚信技术一定可以治好女儿,只是时机还不成熟。她开始学习技术,要慢慢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说服孩子积极配合,一旦做通了思想工作,就会再次回国到大连接受干预。
没想到这个思想工作一做就是三年!这三年我知道这个妈妈有多么地不容易!女儿在另一个城市读大学,因为生病,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能住学校宿舍,在外面租房。女儿只要难受了,一个电话,妈妈就得立马订机票飞过去陪伴她,否则女儿说有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三年来,妈妈每一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做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愿意积极配合,接受干预。年2月母女再次回国到大连接受干预,这一次终于凯旋而归!这个案例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母亲的智慧和坚持!
湖北省的吴虑女士是一位工程师,大专文化。年读高二的女儿得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要彻底治愈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干预。可女儿不相信心理学,家人也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放下学业去大连做干预。最终母亲决定亲自学习技术,然后回到家里随时捕捉最好的时机对女儿进行长期干预。
由于怀着亲自治愈女儿的迫切愿望,在北京参加技术培训期间,她每天早起晚睡,刻苦学习。回到家里,她用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把女儿所有的过敏点全部解决!
这四个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女儿出现了严重的情绪波动,全盘推翻了妈妈之前所做的一切,而且不再相信技术。吴虑说:“那时真的很紧张,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坚持不下去,我当时想无论如何我是没有退路的,可能更恐惧的是如果放弃了产生的后果,如果孩子的教育停留在高中阶段,她将如何生活?而且一生当中还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在等着她,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不仅仅是为了高考。”
在母亲的帮助下,孩子状态越来越好,顺利考上大学,还担任学生会的干部,学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女儿的性格也变得阳光,自信。这位的母亲还站出来,用技术帮助了很多同样受心理困扰的人。
年在北京开会时,我有幸遇到这位伟大的母亲。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她说到女儿时,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的那幸福的笑容,那时她的女儿正在美国著名大学读研究生。相信她的女儿也一定会为她能有这么一位智慧的母亲感到骄傲吧。
其实像吴虑女士这样为了孩子刻苦学习技术的家长还有很多,齐齐哈尔的董春杰老师,原来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广播主持人,女儿读高三时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和考试焦虑,并且出现了心慌等躯体症状,她带着女儿去了大连,在马立丽老师干预下,孩子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是董老师并不满足,女儿成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自己掌握技术,她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女儿。
在女儿读大一时,对所学的专业没有信心,一度要求换一个专业。董老师并没有像第一次女儿出现问题时那么慌张,很冷静地用技术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远程辅导,成功解决了孩子对专业的消极情绪。女儿也用学年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了母亲的付出。
石家庄28中的陆丽晨老师,也是我们元认知研修班学员。陆老师的儿子很今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作为毕业生代表商学院三千多名毕业生发言,TED演讲,骑行西藏……这么优秀的孩子在小学却是一个学困生,初高中学业很一般,大学在国外适应不良,完成学业面临困难,学校心理辅导机构给出“中度抑郁”的测试结果。这位母亲巧妙地化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次危机,并且把危机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陆老师的冷静和智慧让我深深佩服,越发感觉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智慧的母亲!向陆老师学习,也希望豆芽成人后也能对我说:有你真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倾其所有,无怨无悔。向那些青少年来访者身后一直在努力付出的家长们致敬!
第三种类型:破罐破摔型
有些孩子生病之前学习成绩就不好,欠缺大量的知识,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良,亲子关系恶劣,沉迷手机游戏。即使把抑郁症治好了,他们也不愿意回归学校,因为还是在家里玩游戏舒服。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导致的,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的。他们没有责任心和上进心,吃不了一点苦,对父母的痛苦毫不在意。这种孩子即使症状并不严重,解决起来也极其困难!
曾经有一个高中生,只是很简单的神经性尿频,去大连干预之后症状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孩子就是不想去上学,喜欢在家里玩游戏,因为上学太辛苦啦。
有一个孩子跟父母说:人生苦短,活着就要及时行乐,我只有在游戏世界里最开心。你们没有必要每天为我的事情着急上火,我们有钱就花,把钱花完了,我们一起自杀。
有一个妈妈打电话求助,不知道女儿是不是抑郁症,就是不能去上学,一上学就犯病,在家里吃喝玩乐很正常,有说有笑的。不上学是社会功能受损,孩子有学校恐惧,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孩子压根不想解决,不想回归学校。妈妈想尽办法,甚至要把房子卖了,带孩子去周游世界。去周游世界孩子的病就能治好吗?结果不得而知。反正我见过好几个周游时很开心,回到家里就还是老样子的案例。
我的学生家长向我求助,说她朋友的孩子有抑郁症,症状就是折磨她爸爸,让她爸爸下跪,狂扇大嘴巴,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爸爸,方法还总有创新,每次要打到她自己累了才罢休,爸爸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爸爸心疼生病的女儿,说如果孩子打他,心情会好一点,他愿意被孩子打。有一次孩子正在对爸爸“施酷刑”,有人敲门,孩子立马让正在下跪的爸爸起来,穿戴整齐,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
以上的这几个案例,元认知干预技术是无能为力的!技术可以让孩子想学能学进,想放能放下,想做能做到。但是前提是孩子想学,想放下,想做到。孩子压根就不想,不配合,不努力,谁也没有办法。
当然还有很多青少年是介于第一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之间,干预的难度取决于孩子个性,拥有积极配合,虚心学习,不怕困难的个性的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但总体来说90后孩子,不上学的越来越多,干预的难度越来越大,每次推荐90后我都非常忐忑。
家长尤其要注意,如果孩子长期休学在家,即使本来个性很优秀的孩子,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很可能性格化,变得没有责任心上进心,这时干预起来难度就变大。那个折磨自己爸爸的女孩,就是因为生病被爸爸惯坏的!家长切记,抑郁症患者是有自知力的,即使孩子生病了,也不能无原则的妥协!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个性,有了好的个性品质即使有心理问题也是容易解决的。千万不要打着“快乐就好”的幌子把孩子培养成唯我独尊,好逸恶劳,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熊孩子。熊孩子融入社会困难重重,更容易得心理障碍,治疗难度太大!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被惯坏了的个性!
扫描上方北京中科医院忽悠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by/6441.html
当深秋过去,初冬来临之际,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落和没精打采。心境[详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但抑郁症并不可怕,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能自己走出来。他们[详细]
当深秋过去,初冬来临之际,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落和没精打采。心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