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 >> 疾病病因 >> 正文

好书推荐丨为什么你教不好孩子鞠强教授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8/7 14:40:26
刘军连治疗hpv怎么样 https://m.39.net/pf/a_9375058.html
    

编辑按

近几天,高考已经开始陆续出分了,十二载苦读终于尘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家庭欢天喜地准备研究去哪所高校度过充实的四年,有的却愁眉苦脸甚至发生“家庭冷热暴力”。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幼儿园、小学开始,相当多的家长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培养各种“牛娃”,琴棋书画编程围棋样样不落。但现在的孩子们幸福指数却并不高,用通俗的话讲,他们并没有“童年”。

如何做父母,不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而,用本书作者鞠强教授的话讲,父母们“却是不需要培训便自动上岗的,也不需要执照。而许多不合格的父母因此养育出了有厌学、网瘾、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不孝、违法、犯纪、攀比、拖拉、物化、极度自私、过高逆反、社交困难、过早恋爱、指责型人格、钻牛角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面子至上型人格、计较型人格、恶性控制人格、焦点负面型人格等各类问题的孩子。

而心理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孩子的问题主要是父母造成的,所以父母的责任何其重大!也许有一天,哪一个国家首先立法规定,要做父母必须先学习,考取执照,才有资格生孩子,那么,这对社会的进步将会起巨大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跟着鞠强教授的思路,来看一看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经常会步入的误区。

01只注重明示教育,忽视暗示教育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暗示教育比明示教育作用更大。

比如,指责型人格的母亲养育的女儿70%也是指责型人格,很少有母亲以明示的方式明确教育女儿要多批评人,但是母亲经常批评人,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女儿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地学习。

又比如,外婆要来家里住,母亲对外婆说:你外孙马上要初二期末考试了,等你外孙考完了,你再来住。这里母亲虽然没有明示教育儿子不孝,但她的暗示是:儿子的考试或者说儿子的个人利益比外婆重要,这种类似暗示多了,这个儿子成年后大概率是不孝的。

又比如,父母明示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在行动暗示上父母却天天搓麻将,这个孩子是很难好好学习的。反过来,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不对的,许多名牌大学的教授,为了给子女做榜样,故意每天没有必要地挑灯夜战工作到半夜,虽然教授父母的明示教育是要好好学习,但这样的子女也容易学习不好,因为这样一个反向极端会暗示子女:读书没什么用,都已经混到了教授了,还整天这么累,读书有什么意思?

再比如,许多企业家父亲为了炫耀自己的功劳,经常在家里讲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再配上一张苦脸,以获得家人的认可。从明示的角度说,不少企业家从来都要求儿女将来好好学习企业管理,以便接班,但这种企业家的儿女会受到强大的暗示:当企业家不是什么好差事,累得像头磨面的转驴,有啥意思?这种企业家的子女多半是不肯接班的,有部分子女勉强学了企业管理专业,还是不肯接班。所以,企业家希望子女接班就应该给出当企业家不亦乐乎的暗示,当然当企业家是否真的很快活,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再次请家长千万注意:暗示教育比明示教育重要。

02为宣泄情绪,长期对孩子进行广泛的、无重点的批评教育

许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喜欢对孩子进行广泛的、弥漫性的批评教育,每天批评的内容涉及七八个甚至几十个方面的内容,孩子因此无所适从,感觉是一言一行都是错,逐渐麻木,对父母的批评充耳不闻。

这种教育方法是非常错误的,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行为改变能力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在几十个方面同时进行改进,正确的纠偏方法是:每月就一两个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样才可能有效。

特别要提醒的是:喜欢对孩子进行广泛的、弥漫性的批评教育的母亲,除了为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之外,还隐藏着一个不知不觉的原因,就是自己情绪不好,需要发泄怨气,于是看孩子什么都不顺眼。每个家长都要仔细地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隐藏了这么一个自私的目的。

03忽视感恩教育

感恩心是指个体的潜意识容易聚焦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有恩惠的地方。感恩心不是指口头上不停地说谢谢,但内心刻薄、对他人不满,而是潜意识真心地能认识到别人的好处,发自内心地感激对方。

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潜意识交流的,感恩心强的人,会通过与周围人的潜意识沟通,调动他人的积极性,让别人觉得帮助他是有劲的、值得的,愿意帮忙的人多了,这个人的人生、事业自然就会变好。内心刻薄不满的人,即使口头上感谢不断,潜意识会透露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人也会感觉到的。当然,口头上表示感谢也是值得提倡的。

笔者曾经做过数据化的研究,找来了个人,其中有总裁班、emba班感觉自己运气很好的社会精英人士,有普通人,也有感觉自己运气很不好的苦人儿。笔者让这些人分别对自己的运气打分,再对这些人做了各项人格测试,而后计算人格特征与运气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谓相关系数指的是两个组数据的同步性。从中发现,与运气正相关度最大的五个人格特征是:创新强、行动力高、智商高、学习的强度大、具有感恩心。其中感恩心与运气的相关程度是最高的,也就是感恩心越强的人运气越好。

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时,需特别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千万记住:运气的核心是感恩心!

04把孩子送入其能力不能胜任的好学校

许多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以为好的学校里面师资力量强,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考上好学校的机会大,但是这些父母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孩子对于学习的情绪体验。

如果一个孩子被送入了他能力无法胜任的学校,他在学校的排名一定是倒数,他将受到无数的失败、冷落、嘲讽、挖苦、打击,他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将完全是负面的,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样做的结局是:孩子反而学习成绩更差了!

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笔者有一个学生,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成绩好一些,一个孩子成绩差一些,但都不是名列前茅。他想通过关系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上海最好的高中。笔者当时强烈反对,认为他两个孩子不应该去上海最好的高中,而是应该去差一点的,否则学习的情绪体验会相当负面,对学习成绩反而不利,但对方坚决不听。结果人自有命,他的两个孩子,成绩稍好一点的通过关系进入了好的高中,而成绩稍差一点的由于各种原因只能读一个相对比较差的高中。三年时间过去,高考见分晓。那个成绩好的孩子由于在学校经常排名倒数,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最终连三本都没考上,而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在高中反而排名靠前,学习动力更强,考上了一本。

05对教育急功近利

大部分长期或严重的亲子问题和青少年长期或严重的坏习惯多是潜意识问题,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有的家长希望在意识层面对孩子进行劝说,或希望做简单的思想工作就可以改变现状,这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亦是如此。各位家长在亲子教育中一定要有耐心,对本书提供的各种方法,切不可只试验几次,发现没效果就轻易否定,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06表面上“我都是为你好”,实质上是满足自己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身边一部分人会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特别喜欢高举道德的大旗,但行为上非常自私。受此暗示,许多父母也是高举着道德大旗,实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全都在为孩子着想,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只求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他们在生孩子气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你好啊!”然而,当我们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会发现,这并不全是为孩子好的无私表现,不少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自私行为。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就逼着孩子学各种补习班,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只要孩子有一次考试没有名列前茅,就严厉地批评孩子,导致孩子产生许多身心问题。表面上看,这是关心孩子学习,其实父母潜意识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弥补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愿望,是一种补偿反应,本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这个世界怎么运行?父母自己能做到考第一名吗?

有的父母由于能力差,在外面无法满足领导欲,于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大旗,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进行全面控制,以满足自己的领导欲望,当然父母都是不知不觉的,要深刻地反省才可能发现这个误区。

有的父母潜意识里内心价值感低,即表面自尊实际自卑,于是广泛地、频繁地批评家人以获取价值感,典型的就是指责型人格,也常常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做这种人的子女是痛苦不堪的。

有的父母出于让孩子子承父业的动机,比如自己是外科医生,即使子女有学化学的天赋,也逼迫子女去学医,表面上都是说为了你好,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还有的人对于配偶十分不满,在孩子身上看到配偶的影子,于是把怨气发到孩子身上。当事人很可能是真心地认为是在纠偏孩子的错误,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实际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孩子做了无辜的牺牲品。

还有的人,本质是为了满足对儿子的占有欲,结果表现为干预孩子的恋爱,只要看见儿子恋爱就浑身不舒服,当然表面上都是说女孩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女孩要不得,都是为了儿子好,实际是为了自己好!

人为自己求私利是合理的,但是利己利他要平衡。许多人对孩子的养育,夹杂了过多表面利他、实际利己的行为,这样的人生活常常是很痛苦的。

面对如上种种误区,鞠教授也给出了十分实用的建议,比如,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六大关键、子女早恋引导、亲子激励与纠偏、劝说逆反子女的心理方法、孩子经常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的心理预防、单亲子女心理保健等。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去书中更详细地了解。鞠教授也提议,几个家庭一起学比自己学更有效果呦!

《家庭管理心理学》

作者介绍:

鞠强,管理心理学家、心身疾病心理干预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曾任或现任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著有中国人心身健康指南系列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家庭管理心理学》《情绪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中国化人才心理测评》《管理领域房树人图画心理分析》《和谐管理:二元相对平衡管理理论》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by/15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抑郁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