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心理,探究事件的深层逻辑机制。
王姐的儿子小轩上初中三年级。让她高兴的是,小轩被分到了“强化班”。
这个“强化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点班,因为国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分重点班和普通班。
所谓强化班,就是老师挑选一批成绩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强化训练,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
所以小轩一行人早在8月份就正式开学了,可以说是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备战中考。
最近,王女士发现小轩脾气不好。一点小事就生气,不爱交流。王姐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说。
周末,读大学的女儿小雨回来了。王姐把小轩的情况告诉了小雨,然后让小雨跟弟弟聊聊,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
果然,年轻人更容易有共同话题。小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妹妹,说自己不想去强化班,只是怕父母强烈反对。
你为什么不想去?
用他的话说,越往上爬,越是郁闷,感觉自己都快要爆炸了。
一方面是因为强化班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补课,让他很反感,但又不得不服从安排。
放学和放假后,其他同学在休息、打游戏、看剧、旅游甚至约会;可我只能像一台机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学习。
暑假不用玩也没关系。9月正式开学后,课程设置就更变态了。每天,你都要比其他同学早上学,晚放学。你甚至不必在周末休息。你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如此令人窒息的时间安排,让他感觉自己快要患上抑郁症了,他担心有一天自己会忍不住,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这种感觉我很理解,就像我在学校的时候,明明是体育课,体育老师不在。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自由活动,结果却被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占了。
我们上主课的时候看到别的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那种心情超级难受!
老师看大家都没有兴趣上课,就说,我占一半的课,剩下的一半留给你们自由活动。于是大家开始无时无刻不盯着时间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约定的半节课被老师拖到只剩下15分钟可以玩了。那一刻,我委屈的想哭,心情郁闷,即使老师给我三倍的上课时间陪我玩,也很难把我哄好。
大人们总是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学习机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不需要娱乐和闲暇时间。
这怎么可能!学霸也是人,也是孩子,他也需要休闲娱乐的时间来放松自己。他们还喜欢打游戏、购物、旅游、看剧等。
与学渣相比,他们只是学习效率高,自律性强,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学习机器。
如果父母还不能理解孩子被迫占用课外和假期时间去上课时的感受,那么试想一下,当你的老板在假期强行叫你回去加班时,你是什么感受。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的未来而牺牲假期去学习。如果他学会了技能,他长大后在社会上工作,可以获得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回报。
这种说法相当于成年人在放假期间被老板强行叫回去加班,而且还是免费加班。老板说现在不给你发工资,以后公司上市的时候,我会赔你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工资。
回到小轩,他不想上强化班,不仅是因为课表不正常,而且课堂上的考试考试方式也很不正常。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问的时候,一般都是随机叫一两个学生抽查。这时候,我们会自觉地低调一点,以免和老师有眼神交流,被老师叫去抽查。
在小轩的强化班里可不是这样。老师抽查,比如背课文,默写单词,或者回答问题。老师会说这一排的人依次来,或者两列依次来。
这个时候,小轩会提前清点一下自己面前有多少人,然后赶紧在脑海里整理答案,反复核对确认。看着眼前的同学一一背完或答完,马上就轮到我了,心里的不安和紧张会逐渐增加,达到顶峰。
在普通班你可能没有那么焦虑和紧张,但是在强化班,大家都是尖子生级别。如果你背得不够好或者答得不够好,就意味着你可能在班里排名靠后。心理负担是巨大的。
孩子有这样的焦虑、紧张、抑郁是不是问题?
如果您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是!
焦虑、紧张、压抑对身心的影响太大,而焦虑会直接让生活的幸福感减半。网上不是说旅行前,大便后,快乐加倍吗。试想,一路走来,总觉得要弄个大号,却又担心找不到厕所。那种焦虑是多么可怕!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中国全国心理卫生发展报告(-)》,去年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报告显示,随着年级的提高,抑郁症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小学抑郁症检出率约10%,其中重度抑郁症检出率约1.9%-3.3%;初中抑郁症检出率为30%左右,重度抑郁症检出率为7.6%-8.6%;检出率接近40%,重度抑郁症检出率为10.9%-12.5%。
有人说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活得这么辛苦,很少听说有心理问题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很多,文明程度提高了,但是孩子接受训练和压力测试的机会少了。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大润发十年杀鱼,心已凉如刀。就是说我们的心经过锤炼之后,抗压能力强,很难被打败,反之亦然。
我们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小时候基本都是干农活的。挑水、砍柴、犁地、耙地、收稻子、杀鸡、捡牛粪,我们什么都做,真是又痛又累。与这些相比,读书的苦并不苦。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棍子下长大的,那年头的孩子不吃饭,不听话,马上就被拐杖伺候了。打惯了,骂惯了,所以遇到挫折,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心里虽然难过,但大部分都可以自己消化,不会积压在心里。心。
现在的孩子不吃饭不听话,还得家长哄。哪里敢轻易打骂他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打骂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第一时间过来保护。所以现在的孩子不耐压力,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稍有风吹雨打就容易垂头丧气。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压力比上一代人更大、更大。
小时候,父母一般不关心学习。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对此无能为力。那个时候没有鸡娃这种东西,完全靠自己。那时候人圈子小,人际关系也没那么复杂。,如果你学习好,你可以羡慕它。如果你学习不好,你的父母不在乎。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也不错。
而现在的孩子,除了父母和宝宝,还有邻居、七姨八姨的“照顾”;还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强化班。白天除了学习,他们仍然没有丝毫放松的时间;当今孩子面临的人际关系也错综复杂,各种竞争和攀比带来了多重的焦虑和压抑。
第三点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引导,他们很容易积压生病。
就像刚才小轩说的,他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的心事?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说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可能会受到批评和说教。
坏人的父母现在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有没有我这么痛苦?你比我压力大吗?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你好吗?
就好像自己的辛苦和压力可以无视,别人的痛苦和压力可以无视。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上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同类,无法理解,没有归属感。只有在网上,他们才能找到共鸣,发泄情绪。
不能发泄情绪的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容易偏激、暴怒,甚至有攻击性。抓母亲头发、踢祖母的事件在新闻上已经有过多次报道。
聪明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学习成绩。
因为一个乐观、好动、有兴趣、对世界充满好奇、情绪稳定的孩子,远比一个只能死记硬背、背诵百条古诗、万字万字的学习机器人更有灵气。
生活不易,工作、学习、社交的压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今天给大家分享[详细]
山东事业单位公告已经出来,赶紧备考▼年山东事业单位全程上岸班这是斑猫公考[详细]
生活不易,工作、学习、社交的压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今天给大家分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