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 >> 临床表现 >> 正文

下辈子,别再做我妈了高三轻生男孩遗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17 12:15:28
“下辈子,别再做我妈了”高三轻生男孩遗言曝光,多少父母被打脸即便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维护的只有父母懂得正确地和孩子沟通那么亲子关系才能融洽和谐,孩子才能顺利地长大成人——题记01不知道大家发现,这几年抑郁、自杀的新闻好像越来越多了尤其是青少年抑郁,自杀的案例真的是比比皆是不少人也因此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打不得、骂不得,内心也太脆弱了”甚至还有一些人反而认为“这都是从小没吃苦,欠收拾造成的”然而事实上,当下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压力也是真的很大,这是和过去的孩子很不同的一点父母们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只知道一味地打压、逼迫孩子那么悲剧自然就无可避免了曾有调查机构做过一组数据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每年自杀的青少年,数量竟然多达10万多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实这些青少年在选择自杀之前,并不是没有“呼救”过只不过他们的父母也像是那位说“这都是孩子矫情,欠收拾”的人一样完全给忽略了于是孩子们非但没有得到父母的救助反而被父母的冷漠和无情直接推向了情绪的深渊让他们的人生彻底被摧毁而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也真的是不在少数比如很多遭遇了校园霸凌的孩子在起初的时候大部分都曾向父母求助过但是很多父母,一听孩子被人欺负第一反应居然是怪孩子“你怎么这么怂,你没长手啊,窝囊废”“他为什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怎么惹他了?”于是孩子只能默默忍受,或者自己反抗最后不是被欺负得更惨就是反过来成为了“施暴者”相信很多看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孩子,都应该记得这样一个片段有一天13岁的林奕含回家后告诉妈妈“我们学校一个女生和老师谈恋爱了”这时候她妈妈就很不屑地回答说“这女生太骚了,你可别学她”又有一次,林奕含非常感慨地说“妈妈,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但唯独缺乏性教育”妈妈一听立马斥责说“有性生活的人,才需要性教育”最后直到林奕含因为被性侵而抑郁自杀之后,妈妈才反应过来,原来当初女儿那些话是在说她自己,也是在向妈妈求救同样的,高三复读生魏天烨跳楼自杀的新闻也一样令人痛心魏天烨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之后魏天烨就一直跟着妈妈过而妈妈在经历了老公的背叛,失败的婚姻之后则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魏天烨身上她对魏天烨可谓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但同时对魏天烨的期望也很高在自杀前,魏天烨已经复读好几年了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当魏天烨在跳楼前发信息给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我真的好希望自己考个好大学,可是我太累了,对不起妈妈,谢谢你,下辈子记得别再当我妈了”可悲的是,直到此时,收到信息的魏妈妈还没有看出儿子的痛苦反而继续绑架儿子,告诉儿子说“你是妈妈的好儿子,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好大学,加油”最后绝望的魏天烨看了妈妈的短信之后,转身选择了跳楼自杀魏天烨的妈妈爱他吗,当然爱的可是爱的方式却错了她不明白,真正的爱孩子应该是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出发,去理解他们,去接纳他们而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她最大的错误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她从来没有好好地了解一下,孩子究竟想要怎样的爱甚至即便孩子已经忍无可忍地告诉她了她还是自顾自地自说自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听不到孩子的“呐喊”和“救助”02很多父母总是喜欢吐槽孩子“耳朵里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我真是给自己生了一个祖宗,一个仇人”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之所以会疏远父母,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根本原因还在父母身上有一次新闻上针对“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都不愿意和爸妈交流”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街头采访结果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表示不是自己不愿意交流,而是父母拒绝交流有的孩子说“哪有什么交流,不都是家长说了算吗,懒得和他们争辩,没什么好说的”也有的孩子说“一说话就针对我,批评我,有什么好交流的”“家长才不关心我们小孩子的生活呢,他们只在乎你考了多少分,有多少人分数比你高”所以说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拒绝交流而实际上,恰恰是父母自己堵死了交流的通道既然父母要搞“一言堂”,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那么孩子还能说什么?还能和父母有什么交流呢?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住真正的爱孩子,其实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并且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一位朋友曾和我分享过一个她的经历说每次她和老公闹矛盾一般生气的情况下,她就会直接给老公发脾气但如果是特别生气的情况那么即便老公舔着脸追着她吵架她也会完全不理他对于亲子关系来说也是一样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搭理父母话都不愿意和父母说就是因为他们太生气,太反感父母了那么当父母的这时候就最好不要火上浇油而要及时的反省自己,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关爱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回心转意否则的话,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封闭自我和父母越走越远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尼可斯曾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痛苦,往往就来自别人的误解尤其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的误解往往就会让人感觉特别的寂寞、无助、孤单最后越变越绝望从而导致悲剧发生。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这样一个新闻一位妈妈因为17岁的儿子和同学吵闹就在带儿子回家的路上一直不停的敲打儿子,念叨儿子结果在上高架之后,她儿子就直接跳车,选择了跳桥自杀那么对于这位妈妈来说她此时再后悔还管用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总是习惯居高临下的批评孩子却完全不愿意给孩子一丝丝解释的机会结果你以为是为孩子好事实上,却是在向孩子挥刀子而到头来,失去的是孩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尽的悔恨和自责03生活中,很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被孩子“超越”他们常常会有一种“你的生命都是我给的,我还管不了你了”的霸道却忘了,好的关系从来就不是控制和管教好的关系应该是成全,是托举身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要记住,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陪伴引导和教育但同时孩子也永远不应该是父母的傀儡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中国人常说爱之深责之切的确,父母之所以对孩子严苛,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太多了于是就忍不住会想要索要回报但却忘了对于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培养,原本就是他们的权利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带给父母的欢声笑语,希望和未来其实就已经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了父母啊,一定要学会无条件的爱孩子而不是爱那个自己幻想中的完美小孩共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lcbx/16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抑郁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