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 >> 疾病病因 >> 正文

水缘文学卫生科普谁来保健医务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19 10:09:40

大特写

莫让“天使”摧羽折翼

据《医学界》、《医味》、《腾讯》等多家媒体及网站报道,年9月底,一个关于广州医院神外研究生邓某跳楼的消息在医学生间被传开,同时被疯传的还有一张图片,图片中这样写道:“该区护士下了一个规定,晚上10点以后不能开医嘱,否则扣50块钱,除非问她们护士,同意了才能开。”在这名研究生值班的时候,刚好有个病人想第二天出院,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他在经得值班护士同意后开了医嘱。

没想到第二天交班时,他被全科室点名批评,并且还要扣钱。

邓某辩护自己已经征得值班护士同意,没想到这名护士却翻脸不认账,然后被护士和护士长一起“说教”。护士长还拉来了他的带教老师,老师非但不相信他,还一起指责他为什么不接受批评,等等。

就这样,邓某被大家围着教育了近一个小时后,心态彻底崩了。或许是长期身处在这种氛围下,抑郁的情绪没有得到解放陷入死循环,最终他选择了从门诊15楼一跃而下……

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凋谢,一个完美的家庭瞬间破碎……

★年3月31日,医院工作的24岁女孩梁静和平日一样早早地起了床。梁静家在肖家河附近,到她医院,骑车要半个多小时。何况年8医院解聘了,现在只是一名负责为病人抽血的临时人员,所以上班时间比别人的8点半又提前了一些。

梁静换上衣服,化上淡妆,跟父母道别之后出了门。医院里,看病的人永远是那么多。虽然这份工作她已经干了4年多了,但梁静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不习惯,因为自己的笑脸不是总能换来病人的理解。上班没多久,病室中突然传来争吵声。原来,一位病人嫌新来实习的小武没经验扎痛了他,正在对着小武破口大骂。梁静赶紧走过去劝架,谁知道,这位病人不愿就此罢休,竟又骂起了梁静。声音越来越大,惊动了在外面工作的刘副主任———梁静的领导。

刘副主任铁青着脸走了进来。还没等她对事情进行解释,训斥声已回荡在了整个房间,这让梁静感到非常委屈。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休息时间,医院对面的超市吃午饭。还没等吃完,手机铃声急促响起,是刘副主任打来的,说有事让梁静赶紧回去。结果,梁一回去又被刘副主任骂,说是排队等报告的病人那么多,她居然还吃饭吃得那么久!

下午,刘副主任又因为别的事情再次训了梁静。

晚上8点,梁静约了她最要好的朋友黄娟,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见面聊天。

“她什么都没说,只跟我说心情不好!”黄娟说,因为很了解梁静,知道她不愿意说,就没多问。两人在咖啡馆里发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呆,便各自回了家。

“每个学医的学员和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苦,可是有几个病人能体谅。而且每个病人的情绪我们易懂,又有几个病人懂得我们。我们只是想在付出之后得到点尊重。想在付出后得到一个带笑的谢意。我们亦是人,亦有感情,不希望总在自己温柔态度后得到一个不屑的眼神。”(摘自梁静年4月1日日记)

于是,4月1日凌晨6时40分,这位女孩最后一次运用她所学的肌肉注射,将剧毒农药百草枯稀释后,用冰冷的针头注入了自己的身体……

24岁的女孩,花一样的岁月,用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方式自杀,经14天抢救无效终于离开人世,留下了无限的惋惜、喟叹和遗憾……

人世间的任何事都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发生质变;人的神经系统的崩溃有时就是从无意中受到的强烈刺激开始,接着是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一日愈一日,渐渐地,导致全身心的崩溃。

梁静或许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但职场等方面的压力是隐藏在内心的。乖乖女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24岁的梁静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梁贵友在市内某博物馆任职,退休的母亲原来是一名公务员。家境比较优越的她,在别人眼里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烦恼,从小到大也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

如今,作为父亲的梁贵友却一脸悔意。他觉得自己和女儿沟通太少了。女儿全都拣好的事情告诉他,就连女儿被解聘的事情,他也是在出事后听梁静的领导说的。而拿了半年多每月块工资的梁静,居然还要不时地给他买些东西。

“性格很好!”“很乖,也很孝顺!”“做事很认真!”梁静身边的朋友都这样纷纷评价。

“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给自己很大压力!”梁静的朋友黄娟说,“现在回忆起来,她确实有着太多太多的压力。除了工作,她还要忙着半脱产地念大专,要学画画,要学钢琴,摩羯座的她太认真,容不得她达不到自己定的标准,也容不得她到24岁了仍一无所成。”

其实,面临严重心理困惑的并非仅仅年轻的医务人员。

★年2月5日下午,患者程医院中医科看病,接诊的是60岁左右的王医生。王医生为程女士开了一个处方,她去付费时,无意中发现上面有“煅牡蛎”这味药,由于信仰关系,她只吃素食,因此她又回到诊室,请求王医生将“煅牡蛎”从处方中划掉。王医生说:“怎么不能吃,‘煅牡蛎’不是动物,是植物!”程女士表示她还是不能吃这味药。最后,王医生虽然拿笔在处方上作了修改,但却发起怒来,拍了几次桌子,并走到程女士身前,用手掐住她脖子,将她往诊室外推,嘴里还说“我要揍你,我要揍你!”

事后,经法医鉴定,患者程女士颈部有“暗红皮下出血”。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结果呢?肇事的医生认为,中药处方中如果缺了任何一味药,都无法构成完整的处方,病人如此固执,不通情达理,她实在忍无可忍,才情不自禁地在失控的状况下酿成了这次风波。

笔者以为,这位王医生可能患了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即情感失调综合征或歇斯底里症等。

★刘红(化名)医院的妇产科青年医生,近段时间以来,同事们发现她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小心,有时谨慎得让人无法理解。特别是在诊治病人时,往往犹豫不决,处方用纸撕了又撕;开了处方后,又急急地将病人追回来,重新检查病历上的诊断以及方药。病人不明何故,还以为这位医生认真负责呢,同事们却觉得她不太正常,做事怪异。

刘红的精神确实不太正常了。这还得从一年前的一次医疗纠纷说起。那天是周末,刘红一人坐诊,由于病人太多,她忙中出乱。那个女病人矮矮胖胖的,面相很老,好像有40岁了。没有经验的刘医生,就把她认作了已婚妇女,为她做了内检。其实,这个女病人也不是什么处女。几天之后,女病人突然在一医院,围住刘医生破口大骂,要求刘医生道歉,赔偿病人的名誉损失,要证明、要钱……

刘医生被逼到了墙角。吵闹声招来了满满一屋子人围观,那一家人高声声讨她破坏别人贞操的“罪状”,嘲笑、讥讽、辱骂、幸灾乐祸,如冰似火般地迎面袭来。刘医生眼中噙着泪,却不敢落下来,心中的愧疚、委屈难辩难诉……

那并不是什么大事故,可刘红还是赔偿了一笔钱才算了事。风波虽然停息了,可从那以后,医院那白色的走廊,她就会觉得神经紧张,脑子里老有一种压迫感,眼前时常浮现出被指责、被辱骂、被围困时的情景。给人看病她会感到恐惧,她开始失眠。她的体质越来越差,神情恍惚,饭量也逐步下降。以后,她的失眠逐渐加剧。那矮胖女病人的脸,那一帮人围攻、谩骂、嘲弄的镜头时时在她面前晃荡……

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发生质变。人的神经系统的崩溃有时就是从无意中受到强烈刺激开始的,接着是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一日一日,渐渐导致全身心的崩溃。青年女医生刘红在家最小,父母最疼爱她,哥哥姐姐也处处让着她。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一帆风顺。刚工作不久,就受到了这样强烈的刺激,使她无法承受。

如今,像刘红这样心理不健全的医务人员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刘和平到一位医生朋友家拜访,三杯酒下肚,医生朋友神情沮丧地说:“我的精神快要崩溃了!”刘和平问他怎么回事,医生朋友便叙述了他的苦恼和烦恼。原来,他这个医生要考虑病人的疗效,防止“防不胜防”的医疗纠纷,又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量钱看病用药”,同时考虑自己的“创收”。“这都同自己的奖金和提成直接挂钩呀,你老实,讲良知,不好意思,没有狼性,对病人‘下不了手’,可别人不是这样呀,结果呢,你的奖金少,贡献小,领导对你翻白眼,而别人奖金多、贡献大,领导见了笑呵呵!可再看看病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市民以及农民,搞点钱多么不容易,我们‘宰’人家,良心上过得去吗?于是,焦虑、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时间长了,不‘神经’才怪呢!”医生朋友唉声叹气地说道。“这……”刘和平也一时无法劝说。

这位医生朋友还算是“良心未泯”,才有这样的困惑、烦恼、时时面对“良心”的拷问,那么,其他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又是如何呢?

★日夜紧张的值班,工作量超负荷,工作中又需要时刻准备应付病人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急诊医生常常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紧急决断,而这又总是决定病人生死攸关的大事,这都要消耗极大的精力和体力。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神经紧张的程度和体力消耗有增无减。

此外,自从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机构的“举证倒置”和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后,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急诊科是医患冲突的高发地,患者家属打人、骂人的事常会发生。为减少冲突,医护人员总是小心翼翼,遭到辱骂也往往小事化了,但由此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巨大压力却越积越重。

另外,医药回扣的诱惑,医院经济“创收”的压力,以及医生良知的拷问,医德在心灵的激烈碰撞,使他们往往陷于“两难”境地中,左右为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及精神崩溃。

据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曾对该市城区10家医院的多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卫生现状及其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32%的人有药物依赖;4.52%的人患有神经症;20.63%的人患有心身疾病;0.12%的人有酒依赖;0.%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中药物依赖情况是正常人群的7.5倍。烦恼、心理紧张、抑郁、易激动、注意力涣散等,在人格倾向中具有缺乏对他人同情、富有敌意、情绪不稳定易暴发或攻击他人等问题,普遍地、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医务人员身上。精神科专家们认为,社会上群众所普遍反映的一些医务人员“话难听、脸难看”,服务态度不佳的状况,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从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方面找原因。

中国医生健康指医院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发起,历时20天,全国7大区医院的名医务人员参与,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结果显示,63.60%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不同省份、性别的医生健康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科室差别较大。其中,急诊科医生垫底,肿瘤科、外科、麻醉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均排名靠后。

“急诊科就像大车间,节奏快、任务重,不敢多喝水,有时候连饭也吃不上一口。记得有位来夜间急诊的患者跟我说,看到有的医生累到走路歪歪斜斜,站都站不稳,真是挺辛苦的。”一位急诊科医生如是说。

由于经常饮食不规律,一些医生、护士患上胃炎、结石;更严重的是,若在抢救时不小心接触了病人的体液、血液、尿便、呕吐物等,还会增加染病风险。

调查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长期以来,“夜班综合征”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医生、护士中间,有人因此而跳槽改行。由于种种原因,深受“夜班综合征”困扰的医护人员,大都只能无奈无助地与其相处,任凭它一点点蚕食自己的心身,以至于影响到自己为病人提供服务的质量。因此,身体素质较差的医护人员,十分不愿且害怕上夜班。在这种心理活动支配下,一旦上夜班,医护人员就会出现一系列躯体、精神症状和行为变化。

有关专家形容说,医生就像水手,与死亡往往只隔一层甲板,即便他们会游泳,也时时面临死亡风险。在绝大多数医生的认知中,永远都是别人的危险更危险,他们为别人健康逐一排查隐患,却忽略了自己的安危。如年初我国武汉的新冠状病毒肺炎肆虐阶段,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数字惊人,还有的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医生职业有高强度特点。医生没有自己的健康时间表,他们要以病人和疾病为轴心,随时待命。从职业发展来讲,医生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临床、科研、教学不可偏废。调查显示,20%的医生对值班、晋升、科研、考核、医患矛盾感到焦虑。此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也困扰着不少年轻医生。俗话说,船装得太满会沉,弦绷得太紧会断。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注意自我调整和保护,过了35岁,健康就很容易出问题。

心理学家们分析,如今医生带病工作多的缘故,首先是医生自身的原因。他们认为,医生就是专门医人疾病,如果自己也生病,那十分不光彩,在病人面前有损形象。小毛病不理不睬,大毛病拖拖拉拉,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治疗。有的迫于事业和工作压力没有时间,有的对自己的疾病不重视,还有的担心有病年终考聘时不合格,影响晋级晋升。医院和个体、医院里的医生则害怕“疾病事发”,丢掉饭碗,对自己的疾病遮遮掩掩。有的医务人员不自重自爱,抽烟、酗酒、吸毒、卖淫嫖娼等。其次,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麻木不仁,漠然视之。

如今,很多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竞争激烈、劳动超负荷的状况下,极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同时,由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所抱有的高期望常使他们处于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也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会莫名其妙地发火?有时会下意识地犯一些常规操作的错误?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所面对的“不愉快环境”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污染,而长期处于这种不愉快环境中也易使他们的心理发生问题。

我们不妨想想看,作为一个医生,其职责是“救死扶伤”,有“天使”之誉,若又在索拿病人“带血的钱”,其良心和道义会天天煎熬、折磨着他们,再加上党风、政纪、法律的“紧箍咒”,又加上害怕“伸手被捉”的心理,长期下来,精神岂能不崩溃?心理岂能不产生障碍?

当然,关于医药回扣以及“经济创收”等的事只是引起医务人员“精神心理障碍”的一个因素,如今,面对剧烈变动的社会,医患关系的恶化以及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妖魔化”,医务人员的精神心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对自己的职业不仅产生了怀疑,且有了很强的倦怠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医务人员“跳槽”?又有那么多的医务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儿女学医?

据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医生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

根据挪威等国家的调查显示,比起其他职业,医师的自杀率明显较高,在35—40岁和75—79岁这两个年龄组,医生的自杀率是平均水平的3倍;未婚医师的自杀率是平均的5倍。

不过,职业倦怠虽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却是可以避免的,其中个人调节尤为重要。

专业人土建议,一要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既不能漫不经心,也不要成为不善休息的工作狂。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过分超越自己的能力,好高骛远。三是要有张有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四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五是寻找积极的减压方式,如加强体育锻炼。尤其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心理问题,应该克服偏见,寻求心理援助。

为此,医务人员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不要延误疾病治疗时机。主管行政部门要定期给他们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治。在舆论导向上不要轻率地宣传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医院领导在积极解决医务人员的生活问题、待遇问题的同时,要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结合起来,把对医疗工作的不利影响下降到最低限度。

当然,医务人员应通过心理咨询、听音乐、看小说、电影及与人闲谈等达到心理障碍的消除和松弛紧张心理的目的。要自己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净化情感和心灵,培养协作精神。也就是说,要逐渐改变自己过分内向性格,广交朋友,在工作上积极与他人协作,从而得到同事的理解和帮助,减轻夜班前、中、后精神上的负担。应丢掉与现实不符的幻想,面对现实处理问题。要学会自得其乐,自我解脱和自我松弛。必要时可出去旅游旅游或逛亲访友,以达到调整身心的作用。

谁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by/14860.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抑郁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