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 >> 疾病病因 >> 正文

美文推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5 17:20:42

荒唐的“奇迹”

林长福

大跃进的年代,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人说不出口的事。本文讲几件奇葩事,也许能让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开开眼界。

一条曾让我万分激动的标语

我的老家附近是矿,因建立于年1月而得名,是开采金刚石的。到年春天的时候,已经初具规模了。

那天,我们几个小孩子去矿区割牛草,我突然发现了一条用石灰写在墙上的标语:十五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每个字大概一米见方,字写得很工整,看得出写字的人很用心。

初次看到标语,我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英国是咋样,美国是咋样。只觉得那一定是非常好的地方,不然怎么会要十五年才能赶得上呢?

让我激动是在一次社员大会上。那天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小孩爱热闹,也都去了会场。队长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大跃进,要实现共产主义什么的。于是有人问,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队长挠了挠了头,说他也不知道是啥样,上面的人说共产主义就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按需分配。

有人问按需分配是什么意思?

队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说听上面的领导人讲,大概的意思是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对于常年处于饥饿状态中的我,这无疑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我一下子激动起来,马上想到了吃饭,按需分配,就不会饿肚子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多好的前景啊!心里就盼着快点跑,早点儿到达共产主义。

高兴的不只是孩子,一些没结婚年轻人也高兴。

有人说,我要个堂客。

有人补充说,要长得乖的。

有的还问,可不可以要几个堂客。

队长开玩笑说,只要你吃得消,要好多都行。

有人说,我天天要吃红烧肉。

有的人甚至吞咽起口水来。

年纪大一点的也高兴,因为再也不用住在南风打北浪的房子里了。女人们也很高兴,幻想着可以不做家务,让别人帮着做了。

后来大人们还去修过一个水库,那水库就叫超美水库。

只是因为后来还是天天饿肚子,我对共产主义慢慢就淡忘了。

至于美国、英国是咋样,读初中时我才在政治教科书上、报纸上知道他们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我很疑惑,为什么还要赶超它们呢?直到17年后,我才约略知道了一些美国和英国的现状,发现我们并没有赶上它们,更遑论超过了。

今年春节,我回老家时去了矿,想看看那条标语还在不在,发现那栋房子已经拆了,觉得怪可惜的。

正月里育秧

大跃进时,人们的想像力空前地膨胀。刚刚才开始种双季稻,就有人想种三季了。要种三季,就得提前育秧。

年正月里,上面就要求育早稻秧。队长二话没说,立马浸种生芽。当时天气还冷,虽然有人心里怀疑,但没有人敢说不行。

芽生好了,秧田也整好了。谷种下田后,因为温度实在太低,第二天一些谷芽就开始腐烂了。

队长召集大家,问问有什么办法。

大家七嘴八舌,最后统一了认识,谷芽烂了,是因为温度太低。要想谷芽不烂,就要提高秧田的温度。可是怎么才能提高温度呢?那时没有塑料薄膜,要提高秧田温度还真点难。有人说烧火,有人说挡住风。队长一听,立刻高兴得什么似的,说先用门板挡风,然后再在秧田里生火。接着吩咐大家回去拆门,用门扇将秧田四周围住。

很快,大门小门全搬来了,但是还是不够。怎么办呢。队长问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挡风的。有人说拆板壁。但是立刻招到了反对,说现在门没了,再把板壁拆了,还怎么住人。队长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有人说竹簟(一种竹子编成的凉席)可以,反正现在也不用。于是队长又叫各位回去,把各家各户的竹簟搬来。没过多久,所有的竹簟都搬来了,结果还是差一段,后来连竹床、吃饭的桌子也搬来了。

挡风墙建好了,队长又下令在田里生火。

在队长的安排下,各家各户的火盆搬来了,铁锅搬来了,老人取暖用的小火钵也搬来了,凡是能用来生火的金属器皿、陶制器皿全搬来了。

烧火的木材也搬来了。

火盆放在秧田的垅沟里,五步一钵,十步一盆。

队长下令生火。可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下田。当时北风呼啸,冷水刺骨。加上衣衫单薄,又要赤脚下田,谁能受得了。队长火了,拿起一截木棒就要打人。人们这才慢腾腾地脱鞋,挽裤,下田,全身哆嗦着走向火盆。

火生起来,一时间,秧田里火光冲天,烟雾缭绕。

队长好不高兴,说这下子应该没有问题了。

但是风太大,不一会儿,有的火便熄灭了。为了不让火熄灭,队长安排人守在田边,每个人负责几垅。白天一班,晚上一班,通宵达旦不离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熄火。

几天过去了,谷芽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努力而感动,谷子脆弱的生命终究难以抵抗住严寒的侵袭,臆想的美好终究敌不过现实的严酷。

高产量是这样诞生的

这件事究竟发生在哪一年,我真的无法确定了,大概是在年下半年。

那一年,全国刮起了浮夸风(这是后来的定论)。那时候叫放卫星,放卫星就是创造了高产,谁报的产量高,谁就放了卫星。结果上报的水稻亩产量一个比一个高,先是几百斤,后来上千斤,再后来几千斤,最后达到了万斤。红薯每亩十万斤。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开会,领导让各队汇报一下亩产量。第一个发言的队长是个老实人,尽管他知道每亩最多来斤,但还是咬牙加了码,说有可能达到斤。在场的有人一脸的惊奇,怎么可能呢。领导一听,一下子变了脸,说怎么可能这么低。后来,情况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人报斤,有人报斤,有人报1斤,有人报0斤,有人报斤,最后报到斤。等到大家都报完了,马上对报斤的队长开展斗争,说他右倾保守,跟不上形势。

几年后,我在队里储粮仓库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年常德本地的旧报纸《滨湖日报》(应该是这个名字),头版报道了某公社某大队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一万斤。

言归正传,继续讲正事吧。

一天,队长召开社员会,说是过几天上面要来验收水稻产量,我们要做好准备。又说上次开会时领导说有的地方亩产已经达到几千斤了,我们总不能还是几百斤吧。

几千斤?在场的人都睁大了眼睛,怎么可能呢?

队长说,我也知道不可能,但是如果一亩只有几百斤,我就要挨斗,大家也要挨斗。产量高,上面还有奖励。大家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产量高一些。

有人开玩笑说从仓库里挑一些谷堆在田里。

在场的人笑了起来。

队长说堆是肯定不行,但是栽还是可以的。

栽?怎么栽?人们不明白。

队长解释说,就是找一块长势好的田,把别的田里的稻禾移栽到一起。一块就相当于五六块甚至七八块的产量了。

那得花多少工啊。有人质疑。

他们又不会验收整块田,只需要移栽一分田就够了,做做样子。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移栽的过程就这里不赘述了。

验收的领导来了,队里的大人小孩都来了。

领导来到要验收的田边,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长得密密麻麻的禾苗,说开始验收吧。

开割,打谷,过称,量面积,一切有条不紊。

结果出来了,会计说一共斤,折合亩产斤。

领导听了,一脸不高兴,说怎么可能?禾把上还有没打干净,田里还掉了些,麻雀还吃了不少,加起来少说也有0斤。就算斤,刚好整数上面不会信。领导一锤定音。

领导走了,人们议论纷纷,说就算移栽,也没有这么多啊。

队长说,说是一分田,其实差不多两分,我叫会计少报了尺寸。

我往板桶(过去收割时用来脱粒用的四方形木桶)里加了水的,妇女队长说。

民兵队长说,我在箩筐里放了砖头,垫了稻草,一担斤,最多50斤谷。

保管说,过称的时候我多报了的。

原来,高产量就是这样诞生的。

END

作者简介

林长福,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呱呱坠地,初中毕业遇上十年动乱。先种田,后当兵,再做孩子王。近而立之年时侥幸考进常德西郊大(师专),毕业后获得一份皇粮。先在二中,后到三中,最后到一中干到退休,鼎城一中浅草文学社创始人。闲时弄点文字,聊以自娱,出版文集多部,常有文字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

图文编辑

王建国

鼎城文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by/13324.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抑郁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