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 >> 疾病预防 >> 正文

这个时代的ldquo抑郁症rdqu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9-11-4 15:20:19

心理学的回声世界

昨天《奇葩说》马东透露马薇薇常年患有有抑郁症。马薇薇说自己重度抑郁的那段时间,感谢执中、如晶这些人对自己的陪伴。

抬杠过程中,当她说到“如果我连你们都忘记了……”,一向尖锐气焰高扬的马薇薇落泪了,旁边的黄执中抱住了正在哭泣的马薇薇。

也许是社会对心理疾病更加重视,我们越来越能听到一些人患心理疾病的消息。而我总在想,

如果抑郁只是一场“精神的感冒”,那那些患抑郁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当然无法预知,对于深陷疾病的人来说,我们不过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甚至连身边那些因为生活不顺焦虑不已的人,我们都没法给出太多帮助。

记得电台项目刚刚开启的时候,我曾经写到,年轻人都有阶段性的问题,解决不了就焦虑。

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陪伴度过艰难的时刻,而这也是浮瓜冬蝉一直强调的理念之一。

但我们又发现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是可解的,所以我们试图以专业知识去帮助大家认识自我,化解焦虑。

从暑假定下要做电台,到今天汇总的时候发现已经做了十期了。

每一期电台都经历了选题、写稿、录音频、剪辑的拉锯战。电台与写稿不一样,写稿只需一以贯之,电台得综合团队每个人的长处,并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有天晚上看到一个同班男生和另一个人在他们宿舍楼下聊天,天冷,但是他们浑然不觉地站在那。

事后我问这个男生,他说是对方强行拉着他聊出国的事情,并不断以“你这个成绩该出国啊”“你觉得我成绩够申什么样的学校?”劝说他出国。

我听一会,说“应该是对方焦虑了吧,想从你这里找点出国的认同感。”

他恍然地说好像是的,然后说我有点像他们高中的心理咨询老师。

我很惊讶,他随即补充到,因为一般人只会说“这人有毛病吧”。

当然心理咨询老师的话我是不会当真的,放在以前我也只会给一句“这人有毛病”的判断句,但现在我开始思考许多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以前有点惯性焦虑,事情做不好我要着急,出了意外我要着急,错过了ddl要着急,所以外人看来我总是很焦躁。

也有很多人跟我说“别急”,但是我听不进去。做电台这些时间,我渐渐明白,确实急不得,扛不住了可以放手,但是没必要着急。

或许这就是我做这个心理电台的成长。

这个电台也许不那么有趣,但我们真诚地想帮助大家。

以下是往期电台,点击图片直接跳到往期,回头看一看,点开音频听一听,相信你也能从里面获得一些答案。

「对社会事件提不起兴趣,是我的错吗?」

每次社会发生了一些事情,聊天的时候就有人说,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关心?”,“你对那些遇难的人一点都不同情吗?”,然后心里嘀咕“这人真冷漠”。

虽然听不见,但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语气和神情中察觉到那些指责。

有时候真我们不是有意冷漠,只是因为共情疲劳。

年轻人活得不容易,压力大、自身情绪低落的时候,很难再腾出空来关心那些离自己生活中心比较远的人。

而且媒体不探究真相,只顾带节奏的时候,年轻人自然不敢太相信也不敢太关心。

「为何每个女生双十一都要屯卫生巾?」

很多女生就着十一的优惠,在购物车里面屯了不少卫生巾。

生活中,看到打折物品两眼放光,不惜吃土两月也要买下LV包包的人不在少数。

而这种突然的、自发的、无计划地想要购买某件商品的行为就是常常困扰我们的“冲动性消费”。

当我们在谈论冲动性消费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呢?我们又究竟为何会做出这种看似如此不理智的行为呢?

「做梦梦到掉进洞里,是什么在作祟?」

大部分人都做过很多很奇怪的梦,掉牙、车祸、被追赶,这些梦看起来脱离现实,我们却隐约觉得里面的内容跟最近的生活状态有关。

这是因为,压抑的欲望,常常通过梦境泄露出来。

除了梦境,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误,动机性遗忘,这些现象都是人们潜意识流露的表现。

潜意识,相对我们大脑的意识而言,是人心理潜在的活动。

它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往往起着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影响呢?

「中国式家长:游戏抓人的那些“小心思”」

每一个曝火一时的游戏都是大型的真香现场。

一部简陋的幻灯片养成游戏《中国式家长》以造梗无数,高度代入90后玩家的高考经历,居然火爆一时,占据了STEAM榜前三。

除了《中国式家长》,还有蛙儿子,纸片男友,这类游戏最让人“欲罢不能”的点就是我们对于游戏中人物的情感寄托。

其实这些游戏成功的背后,都是游戏开发商抓住并利用了大众的某种心理。

那么《绝地求生》,《怪物猎人》,《太吾绘卷》这类大型游戏,还有其余长居热销榜的游戏又抓住了我们哪些心理呢?

「到家的第一晚,就想上学」

离家求学的我们再度回家难免失落,失落于家缺少熟悉的感觉,失落于父母亲人和家乡的一景一物都有了自己预料之外的变化。

缺少沟通,紧密的联系就会慢慢弱化,模糊了边界,人们会觉得这份东西好像丢失了,又好像还在。

这种部分离开,部分留存的状态是一种模糊丧失。

这不是严重的创伤事件,但丢失了对熟悉事物的掌控感,却可能带给年轻人极大的压力。

「“咝——”为什么很多人独爱四倍辣火鸡面」

网上的up主放出四倍辣的火鸡面的视频,一边辣得“咝咝”地吸气,一边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网友们看来明明他们即将辣到原地爆炸,嗜辣如命的人们却依然选择追寻这种感官刺激,甚至乐在其中。

其实除了嗜辣,喜欢过山车等刺激运动,不由自主地抠伤口结的痂,看恐怖电影越害怕越上瘾,上述“口嫌体正直”的行为在心理学中定义为良性自虐。

「积重难返的滴滴」

坍塌的企业形象,很难再重新搭建起来,粉丝滤镜的的背后也有认知性偏差的支撑,这些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刻板印象。

大部分时候刻板印象帮助我们快速提取信息,但当刻板印象和认知性偏差挂钩之后,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就局限了我们的社交和生活。

超越先决印象去客观看待事物,就事论事,也是当代人必修的一课。

「星座运势,到底该不该信?」

有人迷信锦鲤,迷信躺赢;也有人迷信星座对自己的性格描述和对象匹配。

这种迷信称为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即使这种描述有时十分空洞,但我们仍然会认为这反应了自己的人格样貌。

营销者如何利用巴纳姆效应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普通人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带来的危害呢?

「终于可以忘记前男友」

考前让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却想的更多;减肥时让自己不要吃蛋糕却更想吃;分手后想快速忘记前男友却复盘了一遍当初在一起的所有细节……

放在平时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紧张,并没有那么喜欢吃蛋糕,并没有那么想念前男友……

反而是在一遍又一遍否定的提醒中,强化了这部分记忆,哪怕这个提醒是否定的。

这个奇怪的思维模式称为越想忘记越忘不了的白熊效应。

「我早就知道这次六级我过不了」

六级、考研、出国申请,我们往往在还没有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断言自己无法成功,这不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坦诚,而是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可能是为活动可能的失败提供了一个借口,也会直接减少努力和练习的行为,从而大大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早点意识到自己不是不可能,只是不想花费大量的力气去完成这件事情,应该是考好下一次考试的起点。

向晚

图片/网络

编辑

向晚设计

孟一

点击上方小程序留下你的烦恼,

说不定下期电台就会帮你解惑哦~

这是浮瓜冬蝉的第篇推送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北京看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gy.com/jbyf/9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抑郁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